尚干镇洋中村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村里公园的石凳上,几位老人正摇着蒲扇闲聊,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爷爷奶奶,我们是闽江学院法学院的学生,想问问大家对村里的‘文明规矩’有啥想法?”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调研问题,课题组同学们笑着走上前。“你们说的是村规民约吧?有些老规矩现在确实需要改一改了!”村民林大爷接过话茬。

▲学生们在公园和洋中村民交流
日前,闽江学院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团队以闽侯县尚干镇洋中村为试点基地,正式启动《“筑法于村•约惠民生”大学生创新赋能乡村治理的普法宣传与乡规民约重塑计划》项目。在指导老师施奕的带领下,一群充满活力的法学院学子组成课题组,将专业所学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洋中村的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风景秀丽的洋中村•陈堡/摄

▲洋中村村民在公园休闲、运动
学生们蹲在老人身边,耐心听他讲述村里的大小事;另一边,几位同学正和纳凉的阿姨们聊得起劲,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既吐槽着村里一些“老理儿”的不便,也期待着能有更贴合当下生活的新规定。学生们一边快速记录,一边适时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着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公园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通过两大核心行动赋能洋中村发展。在乡规民约重塑方面,团队前期已收集近百个乡村治理样本并进行类型化分析,正深入洋中村开展村民需求调研;后续,该课题的5位学生会分工协作,在老师及司法部门、村两委的指导下,结合乡土文化特色编制修订草案,并递交村民大会审议备案,让新规矩真正“接地气、入人心”。

▲学生们入户与居民交流
“为了让乡村治理项目中的文化元素更丰富,我们会补充乡土文化调研途径,如组织前往尚干林氏宗祠,聆听林氏家风家训,挖掘其中蕴含的孝亲敬长、睦邻友善、诚信守法等传统美德,为村规民约修正及法治文化活动提供本土文化素材,使乡村治理更贴合当地历史文化根基。”闽江学院法学院法律系主任施奕说。

▲学生们了解尚干林氏家风家训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闽江学院还将和尚干镇党委、政府合作,开展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活动。如结合洋中村特色,在淘江书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读书会,让法治精神走进中学校园,融入日常;计划在国家宪法日组织专题宣讲,用案例解读法律条文;创新推出“法治社戏”,以村民喜闻乐见的舞台剧形式演绎法治故事;更计划开发便民APP,整合法治资源,让村民随时随地能获取法律帮助。
转自海博TV-2025年9月9日
https://mstatic.fjtv.net/m2o/redirect.php?id=6874634&client_id=13&typ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