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5月17日,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赴中国农业博物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思政课实践活动。高校内派教师哈那提·艾克拉木,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张林、张慧卿、王林兵、辛田、霍秀红、杨洁、辛熙恒老师,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岑欢老师,来自全校各学院7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预科生等各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通过参观位于南京农业大学的中国农业博物馆,师生们全方位了解中华农业文明,各民族学生对思政课堂上所讲到的“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融聚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等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识。参观中,各民族师生驻足坎儿井图片,认真聆听哈那提·艾克拉木老师对坎儿井形象生动的介绍,了解到坎儿井入选世界灌溉工程名录,认识到坎儿井的开凿和维护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的历史逻辑。师生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进陵园大门,大家就看见了庄严的革命烈士雕像,脑海里面不自觉浮现出了烈士们英勇就义的情景。在烈士纪念馆,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取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心灵经受着巨大的震撼,表达了对英烈的缅怀之情。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用无数革命烈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伟大意义,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的认同。
此次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行走的思政课”,促进了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彼此友谊,增强了民族团结,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学们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嘱托、不辜负学校及父母希望,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早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