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记“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团陕西之行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记“大思...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记“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团陕西之行
来源:上海杉达学院 作者:曾璐 发布时间:2025-10-11 11:01:50 浏览量:0 所属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枣园革命旧址
A- A+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精心组建了“大思政课” 陕西实践研学团。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中强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带着对革命历史的崇敬与对育人使命的担当,研学团于8月27日至9月2日赴陕西延安、西安等地,开启了为期七天的实践学习之旅。

研学团成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教务处、基础教育部(嘉善校区)等部门教师教师组成。本次研学以“寻根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精神伟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重温革命岁月;第二部分,“追寻领袖足迹,体悟奋斗力量”:参观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地方——梁家河知青旧居;第三部分,“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与兄弟院校西安培华学院开展深度交流。通过实地参观、专题教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在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与校际互动中,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感悟伟大的延安精神和抗战精神,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注入丰厚的历史滋养和精神动力,为育人工作夯实思想根基。

一、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精神伟力

01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7日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等先后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研学团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凝神观摩每一件展品,循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通过泛黄的历史文献、定格的影像瞬间,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仅是一座保存革命文物的场所,更是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学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案例。大家一致认为,延安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讲述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情景模拟和讨论等,让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

2

3

02 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

杨家岭和枣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延安时期的重要居所,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与工作印记。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巍然矗立。2015年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他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研学团一行跟着讲解员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那座朴素的中央大礼堂是中共七大的召开地,研学团重温了中共七大的历史场景,深刻理解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会标所昭示的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自我革新的政治品格。

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简陋的陈设却孕育出《新民主主义论》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的理论著作,让研学团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心怀天下、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在枣园革命旧址,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与工作印记,让研学团感受到党的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鱼水深情。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明确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家纷纷表示,要将革命领袖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4

5

03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是党在理论探索道路上的重要地标。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研学团踏访革命旧址,驻足于会议手稿前凝思,凝视着历史影像资料,在时空对话中追溯重大决策的诞生脉络,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不断成熟的过程,深感理论创新对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研学团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思想淬火之机,在思政课堂中构建"史论结合-知行互证"的教学范式,引导学生从党史肌理中触摸理论创新的温度,在现实观照中锤炼思维锐度,真正实现“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论扎根大地”的育人目标。

这里还是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的摇篮”的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自1938年创办以来,鲁迅艺术文学院以“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培育出大批抗战文艺干部。通过参观,研学团更加深入理解了《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切体会到文艺作为“抗战武器”的力量,表示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化为笔、以担当为墨,传承红色文艺基因。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研学团全体党员教师面对党旗,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再次铭记入党初心,坚定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6

7

04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与专题教学

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外的门廊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教学,研学团坐在小马扎上聆听讲解员讲解大生产运动的背景、过程与意义。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他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发展手工业和畜牧业。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南泥湾从“烂泥湾”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研学团深受触动,在专题教学的最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一起演唱歌曲《南泥湾》。

通过专题教学和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研学团深刻认识到,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围困,中共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三五九旅将士以“背枪上战场,荷锄垦荒原”的壮举,将荒滩变沃野,用实践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品格。研学团深刻体悟到,这种从战火中淬炼出的自力更生精神,在新时代已升华为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钙片",是青年淬炼意志的"磨刀石"。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将把南泥湾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南泥湾的镢头声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劳动实践中厚植"敢教荒原变沃土"的担当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坚韧品质,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主动、勇于拼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奋斗精神。

8

9

10

二、追寻领袖足迹,体悟奋斗力量

梁家河知青旧居,是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七年知青岁月的地方,也是他初心萌发、使命启航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5年2月13日在陕西考察调研期间重返梁家河村探望乡亲,察看村容村貌及产业发展,并深情回忆知青岁月。

研学团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劳动过的田地。了解到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名十五六岁的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使他从起初的迷惘、彷徨变得充满自信,拥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这种信念贯穿了他的从政生涯。“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他对梁家河经历最深切的总结,指出真正的“大学问”来自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实践。

参观过程中研学团感慨颇深,表示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专业教学,都应将梁家河精神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在为民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真正实现"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价值升华。

11

12

三、加强校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研学的最后一站,研学团一行与兄弟院校西安培华学院开展了深度交流活动。西安培华学院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蔡亮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词,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特色优势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官巧玲致词,介绍了我校的办学情况。随后,两校教师分组开展对口交流。最后研学团一行跟着讲解员参观考察了培华校史馆、大学生文体中心、再生医学与干细胞中心、信仰之光展区、党建文化展、中国工合运动展等。此次与西安培华学院的交流,是一次跨地域的思政教育经验互鉴。通过交流,双方不仅加深了友谊,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党建工作、教学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启发。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13

14

15

16

注:党建工作对口交流

17

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口交流

18

注:基础教育工作对口交流

此次陕西研学活动,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寻根之旅、铸魂之旅、赋能之旅。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研学团一行深入革命圣地,重温历史,深刻感悟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梁家河精神的内涵,收获颇丰。研学团成员纷纷表示,延安精神既是党史长卷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要把这份精神滋养转化为实际行动,以理论深度筑牢信仰之基,用历史温度厚植家国情怀,借创新力度激活课堂动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通过“大思政课”建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