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名:匠心遗脉队
队员:高慧敏 郭陶敏 马昕雨 郜竹鑫
李宜轩 高慧琳 马浩渊
指导老师:赵俊杰
实践地点:长治堆锦博物馆
为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传承实践,我们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踏上了前往山西省长治市堆锦博物馆的旅程,在近距离触摸非遗瑰宝的过程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长治堆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当组员们踏入博物馆,便被一幅幅精美的堆锦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花鸟、山水等,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堆锦艺术起源于唐朝,历经千年发展,融合了绘画、雕塑、刺绣等多种工艺,形成了如今独特的风格。制作堆锦时,艺人们需先将丝绸布料裁剪成各种形状,再通过堆叠、粘贴、刺绣等手法,将其组合成完整的画面,过程复杂且精细,十分考验耐心与技艺。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体验堆锦制作,博物馆的老师现场教学,从布料的选择、裁剪,到色彩的搭配、拼接,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讲解并示范。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一开始大家手忙脚乱,不是裁剪的形状不规整,就是拼接时出现偏差,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一幅幅简单的堆锦作品在同学们手中诞生。虽然比不上博物馆里的精美展品,却凝聚着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在我们陪伴中小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意义。以前总觉得传承非遗是成年人的责任,此次与孩子们相处才发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正是非遗焕发生机的关键。一位队员感慨道:“看到孩子们为了做好一个小堆锦作品反复尝试,听到他们说想把非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突然明白,传承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和青少年一起‘唤醒’对文化的热爱。”

此次非遗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与中小学生一同领略长治堆锦的独特魅力,更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文化现场。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先辈智慧。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自己守护非遗,更要成为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未来我们会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走进中小学课堂,用简单有趣的方式讲解堆锦故事、示范基础技法,让更多青少年感受非遗之美,让长治堆锦这颗非遗明珠,在一代代人的热爱与守护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