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入选教育部2025年“大思政课”手绘地图项目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阜阳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入选教育部20...
阜阳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入选教育部2025年“大思政课”手绘地图项目
来源:学校官网 作者:赵晨阳 发布时间:2025-07-31 11:30:58 浏览量:0
A- A+

近日,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项目结果公示,由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许媛媛、朱宗友、赵永明、李敏、赵晨阳共同指导,由陈恩洁、邱浩宇、丰硕、胡熙致、范小翠、王睿轩等本科生联合申报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十六次开闸蓄洪 顾全大局保安澜》《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从全国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此次成果是对我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实践育人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我校深化“1345”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的充分彰显。

为落实教育部“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打造‘大思政课’品牌”的重点任务,丰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用“行走的思政课”讲好新时代故事,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团队多次奔赴阜南王家坝深度调研、集中研讨、精心打磨、精准指导,最终推出《十六次开闸蓄洪顾全大局保安澜》《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两部“行走的思政课”作品。

学校党政高度重视作品创作,对创作团队全程跟踪指导,创作团队多次奔赴一线,围绕王家坝精神等内容,生动讲述蒙洼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故事。据悉,该“大思政课”手绘地图项目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已上传至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平台,并面向全国展播。

“行走的思政课”是阜阳师范大学打造的特色思政品牌,通过“实地调研+红色研学+社会服务”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改革开放前沿等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项目以“手绘地图”为载体,生动呈现思政实践路线与育人成果,让思政教育可触、可感、可传播。下一步,将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上持续深耕,用好地方优质育人资源,将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等区域红色资源纳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等新范式新载体,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新气象,进而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稿、图片:赵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