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每学期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活动,近日,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将廉洁文化引进课堂教学,引导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刻把握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采用“历史—现实—理论”三位一体形式,将党的廉政文化有机融入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展示等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着力在学生心中播下廉洁的种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帮助青年学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根基,为培养清正廉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了以“坚持人民至上 做廉洁自律新青年”为主题的“廉洁文化进课堂”活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廉政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廉政元素与人民立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清正廉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理论渊源与实践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了以“廉洁文化与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以廉洁文化涵养校园新风正气,将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围绕“诚信守法、勤俭节约、公正无私”等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剖析、互动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廉是福”的深刻内涵。老师提出:“廉洁不是口号,而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较劲的马拉松。每一次诚信考试、每一份真实简历、每一笔公开账目,都是对未来中国社会风气的积极塑造。”设计了“三个立刻能上手”的行动清单:考试“零作弊”、简历“零水分”、财务“零坏账”,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实践中锤炼廉洁品格。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采用“理论 + 案例”双轨教学法。一方面,通过系统讲解廉洁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核心要义,结合新时代反腐倡廉政策要求,帮助学生厘清廉洁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精选古今中外典型廉洁案例,从 “清官楷模” 的事迹解读到 “贪腐警示” 的教训分析,用鲜活故事让廉洁教育更具感染力。同时组织学生围绕“身边的廉洁小事”“我眼中的廉洁榜样” 等主题,分享个人理解的廉洁故事、解读社会热点中的廉洁案例,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形成“共学共悟、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廉洁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课前5分钟”,组织同学们进行廉政人物事迹讲述、廉洁故事小剧场、中华民族廉洁文化知识问答,将廉洁文化引进课堂。从杨震、包拯、于谦到焦裕禄、任长霞、杨善洲......历史中的廉洁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践行“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的传统美德。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 “涵养清风正气,共谱廉洁新篇” 为主题,通过理论铸魂、案例警示、实践育人多重举措,筑牢师生廉洁思想防线,营造崇廉尚洁的育人氛围。运用课前5分钟时间,以教师讲廉洁文化与学生讲廉洁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使廉洁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走进学生心里。积极营造了“诚信、守法、勤俭”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有助于厚植时代新人的“廉洁”根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此次廉洁文化进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强调廉洁不仅是官员的操守,更是每一位青年学生的“必修课”,是青春路上的“防腐剂”、职场发展的“通行证”,更是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接力棒”的责任与担当。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廉洁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立志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