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探访团用红色精神赋能当代中国青年 - 优秀案例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优秀案例 / “红色家书”探访团用红色精神赋能当代中国...
“红色家书”探访团用红色精神赋能当代中国青年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宁敏 发布时间:2024-10-14 16:14:20 浏览量:280
A- A+

为了加强党史教育育人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建立了红色家书课题研究团队,根据红色教育育人功能,结合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了走访革命先烈家属和老革命家家属的社会实践。以红色家书为教育载体,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情怀和增强内在道德力量,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达到内化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三观和培养健康的道德人格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下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23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预通知》,徐州市开展了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生在团委的组织下,组建了“红色家书探访”课题实践研究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红色家书探访”课题通过三期调研活动实现实践研究。一期调研,了解广大青年对徐州地区红色家书认知的现状。二期实践调研,通过走访老革命家的亲属或者革命烈士亲属,深入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家书的样貌和对其后代的影响;走访档案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络搜索等方法进行革命先进事迹的调研。三期实践调研,文章撰写,达到积极宣传、精神引领的作用,推动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见行见效。

二、实践过程

(一)确立实践目标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和专业技能优势,围绕党史主题教育育人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了解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度挖掘红色家书的历史内涵和当代价值,赓续红色精神的传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树信明德。

(二)实践基础扎实

1.团队组成科学合理。

第一,注重专业搭配,项目团队成员涉及三个专业,有文字工作能力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善于分析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有爱好摄影和网络查询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第二,注重年级搭配,涉及两个年级,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展开“传帮带”模式,帮助低年级学生在该领域的接续发展。第三,注重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指导老师为副教授,从事思政教学多年,并且正在研究该方向的课题。在带领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和采访的过程中,既能在理论上给予思想引导,也能在实践上给予具体问题的引领。

2.团队稳扎稳打,展开了大量的调研、实地考察和采访。团队前期已开展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开展了相关革命家属的实地走访活动,看到了多篇革命者家书和烈士家书的原件,拍摄了很多珍贵的家书图片和采访视频,了解了每封家书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和难得保留下来的过程。在探寻过程中,团队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刘老庄战斗指战员李云鹏烈士家书原稿

(三)实践内容丰富

搜集材料、信息筛查、确定采访对象;整理资料,确定采访的人物与实践地点。

1.  实地考察、采访人物、积累素材。

2023年7月14日上午,在徐州沛县档案管与孙馆长和革命家李勇的后人李磊进行交流。孙馆长又为团队介绍了李云鹏的事迹和相关资料。7月14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学习,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获得了淮塔内部出版的红色家书资料。2023年7月16日,前往淮安拜访革命烈士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女士,并参观了八十二烈士陵园,聆听了八十二烈士全部英勇就义的事迹。2023年8月8日,前往徐州市铜山区采访老革命家惠培士的侄子惠本杰先生,了解了老革命家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惠本杰的事迹。当天,团队赶往老兵红传馆参观和探访陈延华夫妇,70多岁的老兵给我们介绍了对当兵儿子的教诲,要为国、为民服务,要有不怕死的精神。这些实地考察和采访让青年大学生对红色家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对党的革命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中留存的烈士档案资料

 2. 材料整合、数据提炼、形成成果。

团队成员整理采访、文献资料和上交材料并制作推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在中青校园平台、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发文,展现团队的实践成果。

三、工作举措及实践成效

(一)工作举措

1.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梳理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红色家书收集工作。

第一,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先后瞻仰了万福阻击战“战斗英雄”李勇的家书原件、烈士李云鹏的家书原件、老革命家惠培士给侄子惠本杰的家书原件、老兵红传馆的创建者陈延华给儿子的家书原件,并与烈士家属、革命家属和老兵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第二,梳理工作方法。团队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以下几种工作方法:第一,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反复推敲问卷内容,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目标。第二,文献研究法。线上、线下联合调查。线上搜索了知网和相关的网络文献平台;线下,到档案馆查询了大量研究材料。搜集和整理了有关红色家书的研究文献,顺藤摸瓜确定采访对象。第三,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先后走访了李云鹏、李勇、惠培士与陈延华的家属,并将他们的家书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第四,实地考察法。团队成员先后考察了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徐州市沛县档案馆、刘集镇老兵红传馆及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追寻家书真迹,挖掘其内涵,弘扬其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五,访谈调查法 。访谈守灵50余年的烈士家属李爱云女士、“战斗英雄”李勇后人李磊、老兵红传馆创建者陈延华等杰出人物。通过访谈,使团队成员更深刻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明确了研究思路和宣传方向。第三,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搜集了大量的革命事迹。这些采访为下一个阶段的宣传红色文化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战斗英雄”李勇的儿子李磊老先生为团队成员讲解

2.整合已有材料,挖掘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发挥育人功能

团队搜集的红色家书都是社会上报道较少的,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与当代社会主流意识一脉相承。李维军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上写道:“红色家训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基本特点和情感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具象化载体。”因此,挖掘红色家书具有当代意义。学生根据红色家书的内容和影响决定撰稿的类型,根据革命者的事迹和革命家属的事迹挖掘红色精神的传承价值。目的是通过在各大相关平台发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家书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红色精神育人教育。

(二)实践成效显著

1.发表文章成果斐然

先后发现了多篇文章,有组图类、视频类、实践(专访稿和总结)类、文字类(感悟稿)。共发表16篇文章,其中一篇国家级组图稿,还有其他文稿正在审核中。以下是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章。

序号

文章名称

发文机构

文章类型

1

徐海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国家级)

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

组图稿

2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以红书执笔,续红色精神,绘华夏家国

社会实践网

实践总稿

3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探寻英雄故事,传承家书精神

社会实践网

实践稿

4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徐海“红色家书”课题实践团赴沛县档案馆追寻家书真迹

社会实践网

实践稿

5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子组建徐海红色家书课题实践团“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抖音

视频稿

6

徐海红色家书课题实践团

当代大学生网

团队展示

7

徐海学院学子三下乡:百年党史隐角落,红书执笔蕴家国

当代大学生网

实践稿

8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追寻家书真迹,聆听英雄故事

当代大学生网

实践稿

9

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当代大学生网

视频稿

10

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中国矿业大学徐
  海学院团委公众号

实践稿

11

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
  学院团委微博号

组图稿

12

徐海学子三下乡:探访红色家书,寻觅生命真谛

社会实践网

实践感悟稿

13

徐海学子三下乡:品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社会实践网

实践稿

14

徐海红色家书课题实践团赴徐州刘集镇“老兵红传馆”探寻家书印迹

社会实践网

实践稿

15

徐海学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今日头条

视频稿

16

追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精神

今日头条

组图稿

2.宣传成果显著

对红色家书内涵的挖掘,有助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更深入的了解党的文化,发扬党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等,提供重要的素材;同时红色家风又能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为当代家风建设添砖加瓦。

(1)为当代党史教育提供素材。

多家平台发文,特别是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把团队发表的组图稿放在了主页面,红色家书的精神在这些平台上广泛传播,既能让青年人重温红色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又能唤起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既能有效地继承革命先烈的责任意识,又能增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赖;既能强化中国人的社会责任认同感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又能强化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情感认同。

(2)为当代家风建设提供育人素材。

红色家训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和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的“基因”,能够为当代社会主义家风建设服务。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弘扬红色文化,“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家训文化价值实现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理解。一是科学认识红色家训的文化价值,就是要把握事物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色家训文化需要在现实环境下才能得到显现。二是“价值观念的认知方式是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红色家训文化的认知就是要把握好价值认知、价值选择、价值认同和价值评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个体价值融入德育教育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育人的重要些容。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照

四、工作启示与思考

(一)科学地鉴别和继承红色家书的内涵

红色家训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时效性和落地性。但是红色家训文化毕竟是不同于当下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其所生成的历史语境,与当下现实语境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对红色家训文化的继承不是文化复古,更不是文化倒退,而是建立在科学鉴别的基础上,吸收那些有益于当下现实需求的红色家训文化现象。只有在实践上科学把握红色家训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发挥其文化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推动红色家训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红色家训文化从产生到当下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客观而深入地挖掘优秀红色家训文化的资源是一个历史性的系统工程,既有红色家训文化本身的内驱力,又有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外推力,其价值构建的突出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依托红色家训文化的精神滋养发挥红色基因的社会效应,对中国民众乃至世界民众予以启示,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彰显红色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