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7日至8月28日,泉州华光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实践队,先后前往三明市泰宁县、将乐县、和沙县区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读、互动宣讲等形式,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社会实践活动。
8月27日,实践队首站抵达泰宁县岭下村——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老区热土。1999年7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专程赴岭下村考察老区苏区发展情况,作出“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的重要嘱托,为老区发展指明方向。队员们循着领袖足迹,聆听当地干部讲述“一杯米酒”的感人革命故事,让红色记忆变得可触可感。随后参观老区建设成果展,沉浸式重温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队员们表示,此次老区之行感悟到了泰宁作为老区苏区深厚的红色底蕴与精神传承,作为新时代好青年,要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成长动力,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图片拍摄:黄铭锋 陈嘉豪)
8月28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将乐县常口村,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福建的生动实践。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常口村调研时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此后常口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总结成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成为指引村庄发展的“生态信条”。队员们通过常口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题展馆内看到的一张张图片、听到的一句句讲解,深刻理解了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真切感悟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队员们承诺,未来将把“两山”理论作为指引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准则,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积极传播绿色生态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宣传者。

(图片拍摄:黄铭锋 陈嘉豪)
8月2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沙县区俞邦村,聚焦“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感受富民产业带来的民生温度。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过的村道,走进村民开办的小吃店,热气腾腾的扁肉、蒸饺香气四溢,这小小的“沙县小吃”,正是俞邦村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此外还从村民自豪的讲述中感受到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精神。队员们坚信,认真学习俞邦村的实践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动力,我们定能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拍摄:黄铭锋 陈嘉豪)
此次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思政育人”的重要举措。通过“追寻领袖足迹”,实践队师生全方位、多角度见证了福建三明在红色传承、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创新等领域的丰硕成果,更在实地感悟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生把革命精神、生态理念、奋斗精神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