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协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数智化协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数智化协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作者:张若云 发布时间:2025-09-29 09:32:22 浏览量:0
A- A+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号召,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结合课程特色,构建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共同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智慧化、数智化转型,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原理”“纲要”两门课程共同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建设的(VR)虚拟仿真实验室,积极探索基于数智化环境的课程实践模式创新。在 2024 至 2025 学年第 2 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与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组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分批次组织学生参与虚拟仿真实践,共组织 12 批次 187 名同学参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验,涵盖清水河校区、沙河校区多个教学班级。通过虚拟场景还原(如“原理”课的抽象理论模拟、《共产党宣言》博物馆展览、近现代史的历 史事件重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任务游戏、线上答题等),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如《飞夺泸定桥》战术推演、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案例分析),直观理解知识内核,提升学习兴趣和交互感。

图片1

图片2

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仿真实验中,项目通过战略推演、物资调配等环节,深刻体会战役的全局影响与民族气节。在《飞夺泸定桥》虚拟仿真游戏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战术协作等环节,深入理解战役的战略意义与革命精神。仿真结束后,教师现场结合教材,讲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二节第一小节、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四节第二小节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曲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图片3

图片4

《共产党宣言》博物馆浏览虚拟仿真实践体验注重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的考察和具体内容解说,并通过系统答题帮助学生夯实导论部分的知识点,深化理论认识。在结束虚拟仿真实践后,由任课教师领读《共产党宣言》中的经典选段,学生深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魅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作为一门思政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智慧化精准思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各门思政课课程又因各自的课程特点,在数智化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过程中需要差异化实施。未来,学院将结合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继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数智化的新方式、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