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薪火,接续奋斗之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传承革命薪火,接续奋斗之路 ——马克思主...
传承革命薪火,接续奋斗之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来源: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动态 作者:黄玲 发布时间:2025-09-18 09:13:22 浏览量:0
A- A+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用活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打造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课堂,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11月1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玲组织24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1班学生前往四川荣军博物馆,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活动。

(全体学生合影)

      四川荣军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荣誉军人为主题的博物馆,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以革命文物为载体,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雄精神。首先,基地讲解老师向全体学生介绍了四川荣军博物馆的创办历程,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全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荣誉军人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们是战场上的勇士,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用热血书写忠诚!他们是生活中的强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坚强成就奇迹!”同学们通过回信内容深刻领会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重要精神。

(实践课开展现场)

      随后,跟随讲解老师的步伐,同学们认识了解了馆中珍藏的革命文物和丰富照片史料,聆听了这些史料背后关于革命军人的感人事迹。有雪地“邱少云”之称的周全弟老人,在长津湖战役中冻伤致残,却依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学会用两只断臂抱着毛笔写书法,经过长期练习形成了独特的“抱笔书法”风格;张道华老人随志愿军入朝参战时负伤致残,失去了光明的她依旧为他人义务按摩治疗。这些事迹背后关于伤残军人忠贞爱国、身残志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在实践课自由活动环节,黄玲老师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同学们交流心得。黄老师提到,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革命英雄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赤子之情。如在战争中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无畏是对祖国和人民忠诚的体现;战后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对祖国发展的关心和积极参与,是其爱国情怀持久性的彰显。同学们要认识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核心都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奉献。

(师生学习现场)

      24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1班的钱焱同学对本次实践活动深有感悟,他认为,我们今天拥有的美好生活源自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付出,应该大力弘扬关爱英雄的风尚,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接过英雄们手里的钢枪,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下去,努力拼搏,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师生交流心得)

      历史因追思而厚重,精神因秉持而常青。本次实践教学,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全体师生表示一定会将伤残军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融入学习和工作,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跑出新时代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