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非遗思政课|探秘中医药馆:触摸千年非遗的温度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行走的非遗思政课|探秘中医药馆:触摸千年...
行走的非遗思政课|探秘中医药馆:触摸千年非遗的温度
来源:晋中学院 作者:吴慕蓉 发布时间:2025-08-21 14:17:02 浏览量:0 所属基地:山西省中医药博物馆
A- A+

队名:夏木溯遗非遗队

队员:吴慕蓉 赵泓博 谭雯月 

          宋泽琼 薛艺萌 赵昱婷

指导老师:赵俊杰

实践地点:晋中榆次

暑假之际,我们进行了一场中医药非遗探秘之旅!走进古色古香的中医药馆,触摸泛黄的药书典籍,看非遗传承人演示古法制药:碾药的铜碾子吱呀转动,蜜丸在掌心渐渐成形,药香里藏着千年智慧。亲手辨识百草、学认经络等,让沉睡的非遗技艺在指尖苏醒,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图片

七月,暑气正盛,我们小组怀揣着对传统医学的好奇,顶着炎炎烈日,怀揣憧憬,踏入榆次区中医药馆。刚至门前,古朴气息便扑面而来,那朱漆大门与飞檐斗拱,似在诉说悠悠过往。

图片

迈进馆内,中医药史馆瞬间将我们拉回千年时光。神农采药图气势恢宏,开启探索中医起源的序章。身旁小伙伴们轻吸一口气,眼中满是震撼。泛黄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影印版陈列其中,大家放慢脚步,凑近细读,有人不禁呢喃:“原来中医理论根基如此深厚。” 我们认真地彼此讨论记录,仿佛要把这古老智慧全部收纳。

图片
图片

移步至二楼中药标本馆,仿若闯入植物魔法世界。玻璃柜中,各类药材有序排列,有珍贵的人参,也有常见的蒲公英。阳光透过窗户洒下,给这些标本镀上一层暖光。“看,这是佛手,像不像人的手掌。” 我们的小队长兴奋地指着,眼中闪烁光芒。在浸制标本区,原本熟悉的植物以别样姿态呈现,引得大家纷纷拍照,低声交流着它们的药用价值。

图片
图片

晒药区弥漫着独特药香,混合着草药的清新与岁月沉淀。晾晒的金银花、陈皮等,在竹匾中静静沐浴阳光。我们深吸这药香,脸上满是沉醉,感慨着 “这味道太治愈了”。最老的陈皮缸标注着久远年份,仿佛封存着中医药的记忆,大家围着仔细端详,想象着这些陈皮经历的漫长时光。转过拐角,我们突然看到展柜里一颗圆球形物体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这是中医药夜明珠。” 引导员适时介绍,“它由多种矿物药结晶而成,在暗处能发出微光,古人曾用它辅助辨识药材。” 话音刚落,灯光骤暗,夜明珠果然透出柔和绿光,像把月光揉进了石头里。游客们低呼着掏出手机,屏幕光亮与珠辉交织,故事里的夜明珠现在就在眼前,我们眼里的惊喜像星星在闪。

图片

时光悄无声息溜走,离馆时,夕阳余晖洒在身上。我们仍意犹未尽,讨论着馆内所见,有人说要把这次奇妙经历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一同感受中医药非遗魅力。回头望去,中医药馆在余晖中更显庄重,我们知道,这份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已悄然种下。作为思政专业学生,此刻更明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或许成不了药工,但能用专业所学讲好这些草药里的中国故事,让千年智慧在新时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