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9:30,哈医大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带领志愿者们来到哈尔滨烈士陵园进行清明扫墓活动。青协相关负责人提前到达进行准备工作,与烈士陵园负责人协商,规划路线、搬运鲜花和横幅、维护秩序等。全体人员于正门合影留念,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步履深深,走进历史的褶皱
四月的风掠过哈尔滨烈士陵园的常青树,带着几分料峭,更携着深沉的回响。清明时节,志愿者们带着庄严走进这片镌刻着忠诚与信仰的土地,走进陵园,走进历史,以一场静穆的祭扫活动追思先烈、叩问初心,在历史的丰碑前聆听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菊色如歌,献给山河的守望
烈士纪念碑前,全体肃立如松。志愿者们手持菊花缓步拾级而上,纯白的菊花寄托哀思,灿黄的菊瓣辉映忠魂,菊花与挽联在风中轻颤,似在诉说未尽的哀思。随着口令响起,所有人垂首默哀。这一刻,松涛声与历史的回声交织——那是冲锋的号角,是诀别的呐喊,是无数个“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誓言。“每一朵花都承载着一句‘谢谢’,谢谢他们替我们走了最艰难的路。”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
薪火相传,书写跨越时空的对话
上午十时,列队步入纪念馆。那锈迹斑斑的旧枪弹、破旧不堪的军装、以及饱经沧桑的日记本和红色奖章证书,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沉默的文物将岁月凝固成触手可及的故事。当讲解员讲述抗日英雄杨靖宇以草根棉絮果腹战斗至最后一刻、女战士赵一曼留给幼子的绝笔信时,空气仿佛凝固。从玻璃展柜上映出的年轻面庞与泛黄的老照片重叠,一种无声的震颤在人群中蔓延。当视线抚过纪念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当青春的热血与百年前的呐喊共振,我们更加明白:历史的重量在于它如何让今天的脚步更加坚定。
“白山黑水埋忠骨,白衣红心铸英魂。”二院青协希望大家通过重温先烈事迹、缅怀英雄壮举,能构建“战地急救-现代医学”精神传承链,营造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英烈精神的基础上汲取前进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理念,强化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担当,为健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磅礴力量。